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观察,疫情之下仍在奋斗的年轻人

张是之 私产先生 2022-07-01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线观察,疫情之下
仍在奋斗的年轻人
——你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文 \  张是之 编:瑞秋的春天



到动情处,借着酒劲,忍不住会上升一下高度,跟他说,你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1.收入减半的年轻人


我平时打车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和司机唠嗑,唠什么都行,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刻意主导聊天方向。
经济学并不是茶壶里的风暴,天天自娱自乐。
经济学一方面做着纯粹的逻辑推理,证明市场如何可能。
另一方面,经济学为观察世界提供理论工具,发现市场为何不能。
我热爱经济学,但不拿经费不做课题,真实世界就是最好的课题,而唠嗑有时候就是观察世界最好的窗口。
今天这位代驾师傅很年轻,1991年出生,今年31岁,刚过而立之年。
聊天得知,他白天的本职工作是在我们当地一个柴油机械公司。
公司规模不小也很正规,是上市公司,但也扛不住疫情之下经济下行的压力。
经济下行,直接体现在他的收入上,原来去年每月还能有6000多的收入,还有季度奖。
今年每月只能有3000多点的收入,季度奖也没了。收入直接减半,所以出来跑代驾,补贴家用。
代驾虽然辛苦点,但挣的已经比白天上班还要多了,就是比较辛苦。
辛苦归辛苦,从他的状态来看,没有什么抱怨,就是埋头赚钱。

2.努力奋斗、一起拼搏的家庭



这个年轻人白天的工作,一个月收入3000多,而代驾平均每月下来有5000多。
代驾比平时赚的多,有多辛苦呢?
他早晨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干代驾有时候会到凌晨一两点,十二点是常事。
我问他干嘛这么拼,以为有还房贷的压力。毕竟,一般家庭还房贷是开支的大项。
但其实并不是,房贷在前两年经济形势好,赚钱好赚的时候已经提前还上了。
现在他和家里人打算再买第二套房子,这是他的压力所在,也是奋斗的目标。
我听到这里,连连给他点赞。告诉他可以,就凭这一点,足以超越大部分没有上进心的年轻人。
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是一家人在奋斗。
父母帮忙带孩子,孩子七岁,暂时没有计划要二胎。
爱人在超市工作,孩子有人照顾,她也可以把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所以收入也还可以,月入有8000多。
对一个三线城市,还是一位女士来说,这个收入其实是不错的,但可想而知工作肯定不会轻松。
他跟我半开玩笑的说,媳妇赚的比自己还多,自己也有压力,不能总是比她少吧,所以要出来赚钱。
我说这很好啊,你追我赶,你这是家庭内部竞争啊哈哈。
总之,他们两口子对待生活的态度非常积极。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算上公积金,每月家庭收入2万+。
来自市场的直接激励,这也是他们一家人努力的动力所在。
当然,生活少不了鸡毛蒜皮,但我相信,他们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是他们应得的。

3.生活跟读书多少没关系



一路聊天,聊到学历,明显感觉他多少有点自卑。
高中毕业之后,读了一个技校,技校毕业就定向分配到现在的单位。
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其他本事,学历也不行,所以只能做代驾。
原来开滴滴快车,但后来感觉不如代驾赚钱多,于是改做代驾。
我十分肯定的告诉他,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学历,很多比你学历高的人,完全没有你们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
高学历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眼高手低。学历是高但不愿俯身做事,很多工作看不上,不愿意去做。
像你们这样,踏踏实实、努力赚钱的人,并不是大多数。
当然,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你们未必一定是劣势,很多高学历的人赚钱没你们多。这是现实,也是社会对你们努力的认可。
我其实比较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们有没有和其他年轻人一样,仇视资本,对资本家群体充满怨恨。
毕竟,他虽然很努力,但比起「滴滴代驾」平台的那些「资本家」们,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而且他的工作是每天7点半到17点半,每天10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他爱人每月只休息两天,两人都很辛苦。
所以我问他,平时刷不刷微博、抖音什么的,有没有关注那些骂资本家的观点。
他说平时很少刷微博,会看抖音,但也看的不多,平时还会看些书。
我问主要看什么方面的书,回答主要是法律方面的,他的工作是安全方面的工作,所以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
快到家了,具体我就没再细问。
这样一个努力上进、拼搏奋斗,不仇恨资本家,还喜欢看书的年轻人,真的是很不错。
还是上面那句话,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值得市场给予丰厚的奖赏。
如果不是因为众所周知,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的收入还会比现在高。

4.结语: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车停下,完成支付。
我真的很想给他打赏,但我是第一次用代驾,滴滴代驾的小程序反复找了几次都没找到打赏按钮。只能作罢。
最后我把他送出小区,回想起来,路上我对他说的最多的肯定性表达是,「你们这很有奔头啊。」
说到动情处,借着酒劲,忍不住会上升一下高度,跟他说,你们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真实原话,我告诉他,我不是当面才夸你,也没必要,这是我的心里话。
去吃饭的路上听央广广播,里边介绍某些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定向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就业岗位。
这个就不多说了,当时心里一声叹息,这到底是在解决就业问题,还是在增加就业问题。
另外吃饭时听朋友说,当地很多企业的税收并没有减免,只是暂缓,钱很可能一分不少。(免责声明:道听途说,未作实证,但愿我是听错了。)
各位读者朋友,咱们也唠一下,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推荐




欢迎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多一个人了解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


点击 阅读原文 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